內容簡介

北京電視台《中華文明大講堂》節目
樊醫師主講《中華文化與中醫養生》講座錄製

  ●什麼是養生?怎麼養生?
  ●春秋二季是受孕的最佳季節?
  ●人的病從哪裡來?為何會生病?
  ●為何說西醫治病、中醫治人?
  ●中醫如何調治青春期叛逆性格?

本書特色

  中醫醫療基礎是養生
  受益一生.健康一生
  求醫不如求己,健康就在自己手中

  樊醫師以實務經驗,用生活化的語言,引領您進入中醫養生的寶庫

  讀者有了這本書,彷彿大醫就在你身邊,諄諄教您如何養生?
  依循中醫養生法、老祖宗的智慧,樊醫師教你掌握人生4大關鍵期的正確養生之道

  兒童期→決定孩子一生順利成長的關鍵。
  讓孩子健康不生病;並培育其心靈與智力發展。

  青春期→要先補養脾胃,幫助孩子長高、長結實;
  重視孩子的身心變化,培養生活好習慣。

  更年期→女性調養不適症狀,多釋放壓力;
  中年男性肝腎漸衰,少吃、減油、忌熬夜。

  老年期→飲食以清淡為宜,運動以不累為度。
  多一口不吃,多一步不走,不可過度勞累。

  瞭解中醫養生觀,身體常保安康

  從傳統文化與中醫之間的關係出發,詳細解說中醫基本觀念,如中醫的起源、發展歷程及思想基礎等。唯有掌握中醫精氣神的養生關鍵,才能在身體狀況好時,治未病(養生)。

  詳列養生關鍵期,從幼到老保養體質

  論述兒童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4大時期的養生要點,從幼兒到銀髮族全方位照顧。另探討四季保健、情緒健康等重要議題,讓您由內而外,輕鬆養好不生病的體質。

  貼心提供名醫建議,防患未然不生病

  作者總結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養生主張,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及各式生活例證,闡發中醫養生之道,提供貼心的名醫建議,希望幫助讀者找到健康泉源。

作者簡介

樊正倫

  ●著名中醫學家
  ●1982年獲醫學碩士學位
  ●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北京平心堂中醫門診部法定負責人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學術繼承人指導專家
  ●曾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主要創辦人及古籍編輯室主任
  ●2006榮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從事中醫臨床與研究40餘年,廣泛研讀歷代中醫典籍,在多種疑難病症的預防和治療,皆有豐富經驗和良好療效,有「中醫教父」之美譽。

  ●具有深厚中醫文化理論修養,著作有《中醫教父的養生智慧》,主編《明清中醫名著叢刊》、《明清名醫全書大成》、《明清中醫臨證小叢書》等中醫學著作。

  ●近年受邀在媒體、校園,舉辦中醫講座,2008年在中央電視台推出「中醫養生」系列講座,獲得熱烈歡迎及高度評價。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中醫健康權威顧問、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中醫專家、《北京晚報》健康快車節目資深中醫顧問。

目錄

【自序】防微杜漸,遠勝事後打針吃藥

第一篇 什麼是中醫養生?
第1章 中醫的根是什麼?
1 《黃帝內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2 元氣就像瓦斯,會越用越少?
3 瞭解生命的規律
女性以「陰」為主,男性以「陽」為主
4 中醫如何看病?
5 人為什麼會生病?
6 中醫的哲學基礎是什麼?

※還原現場
Q1 學「小周天」或「逆式呼吸法」,可補養元氣嗎?
Q2 臍療與九竅通的關係為何?
Q3 為什麼有些人會不停咳嗽?
Q4 為何有時會感覺上氣不接下氣?
Q5 一年四季如何正確養生?
Q6 人工種植的中藥,藥效是否會打折扣?

第2章 什麼是養生?
1 什麼是養生?如何養生?

2 養生3大迷思?
減肥不吃飯,吃素更健康,炎夏開空調
3 藥食同源的智慧
4 想吃就吃,淺嘗輒止
特別想吃的東西,通常是身體最需要的

※還原現場
Q1 腦膜瘤手術後,如何進行食療?
Q2 為什麼清晨會手脹、關節痛?
Q3 為何一進補就會上火?
Q4 身體虛就要進補?
Q5 一次吃多種保健品,會不會互相抵觸?

第二篇 四季對症養生
第1章 細說疾病
1 中醫如何分類疾病?

2 人致病的3大原因為何?
3 什麼是「望聞問切」?
4 把脈的3個問題

※還原現場
Q1 為何有人不易生病?有人一生病就很嚴重?
Q2 如何調理慢性腸胃炎? 
Q3 為什麼手腳會龜裂?
Q4 產後便結該怎麼辦?
Q5 老年人小腿為什麼會經常抽筋?
Q6 經常頭痛、頭暈的原因何在?
Q7 寶寶排斥副食品,該如何是好?
Q8 《黃帝內經》的不生病要訣為何?

第2章 四季常見疾病及其防治
1 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2 哪些是春天常見的疾病?
冷熱交替,容易傷風感冒
3 哪些是夏天常見的疾病?
腸胃道疾病和暑熱最常見
4 哪些是秋冬常見的疾病?
秋燥易咳嗽,冬寒易腹瀉

※還原現場
Q1 夏季為何容易上火?
Q2 秋天如何「搶秋膘」?
Q3 何時保養能讓女人最美麗?
Q4 夏季食用辛辣物,如何尋求平衡?
Q5 春、冬兩季容易上火該怎麼辦?
Q6 頭皮發炎為何無法治癒?

第3章 四季養生
1 四季養生=遵守陰陽規律

2 春季養生
衣著密實VS.養血調肝
3 夏季養生
避免流汗過多耗損心氣
4 秋季養生
吃「秋梨膏」防秋燥
5 冬季養生
用藥食補養腎陰腎陽

※還原現場
Q1 做完心臟繞道手術後,如何保養、飲食?
Q2 前述各種補藥,是否適合所有體質?
Q3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如何飲食?
Q4 肥胖者不適合選用六味地黃丸?
Q5 冬天盜汗嚴重,越出汗越冷的原因為何?
Q6 更年期女性如何服用「烏雞白鳳丸」?
Q7 心律過慢者或老年人洗三溫暖有好處嗎?

第三篇 族群養生
第1章 兒童期養生
1 孕期要注意哪些事項?

不提重物、不偏食,防止水腫、高血壓
2 新生兒護理
用枝條水淋浴,喝「黃連甘草水」
3 嬰兒護理
以母乳餵養,注意飲食、排便
4 幼兒護理
保護脾胃,觀察大便,留意天候

※還原現場
Q1 除了母奶,可否讓嬰兒補充副食品?
Q2 孩子下午排便正常嗎?流鼻血該怎麼辦?
Q3 如何分辨發燒的種類?可使用哪些處方?
Q4 如何治療「手口足病」?

第2章 青春期養生
1 補養脾胃是關鍵

用「六味地黃丸」幫助孩子長高、變結實
2 讓孩子培養好習慣最重要?
3 關注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4 如何調治青春痘?
中醫用「清熱涼血解毒法」祛痘
5 如何避免肥胖症?
3歲以後多吃天然食物
6 孩子的心理變化更應重視?

※還原現場
Q1 如何讓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平穩?
Q2 如何面對孩子的早熟問題?
Q3 女兒經痛得很厲害,是否跟出遊有關?有何補救措施?

第3章 更年期養生
1 女性更年期症狀有哪些?

熱潮紅、盜汗、煩躁、憂鬱等不適症狀
2 更年期「重在調不在治」?
3 女性調養更年期的方法為何?
4 女性更年期情志養生
學會釋放壓力,切勿憋悶
5 男性更年期症狀有哪些?
40歲過後,肝腎漸漸衰弱
6 男性調養更年期的方法為何?
少吃、減油、忌熬夜

※還原現場
Q1 面臨更年期,該不該停降壓藥?
Q2 罹患輕微高血壓可以不吃藥嗎?
Q3 75歲以上的老人經常耳鳴需要治療嗎?
Q4 喉嚨常起泡、牙齒慣咬腮幫子,身體哪裡出問題?

第4章 老年期養生
1 首先要調整心理狀態

2 老年人的生活、運動須知有哪些?
銀髮族健康程度檢視表
3 為何足部保暖很重要?
4 為什麼要保護肝氣和腎氣?
5 老年人如何防治常見疾病?

※還原現場
Q1 如何調理脾胃虛弱、上熱下寒的狀況?
Q2 心房顫動患者平時須注意什麼?
Q3 吃樹皮能返老還童嗎?在中醫學上有無根據?
Q4 頭痛時血壓偏高,不痛時血壓偏低,該如何調養?
Q5 治療「重症肌無力症」選用中藥或西藥?

第四篇 情志養生
第1章 情志與五臟健康關係密切?
1 心和腦何者為主宰?

西方認為是腦,華人以為是心
2 五志和五臟的關係為何?
喜怒悲憂恐,五志與五臟相互影響
3 性格是天生的嗎?
五臟狀態影響性格
4 養心的訣竅是什麼?
處事動腦不動心

※還原現場
Q1 如何對待家中的過動兒?
Q2 如何調節肝氣與肺氣,維持健康?
Q3 為何人年長後會感覺焦慮、憂鬱?
Q4 《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和「志閑而少欲」各為何意?

【附錄】五行對應關係表

自序

防微杜漸,遠勝事後打針吃藥

  2010年5月,我應北京電視台《中華文明大講堂》節目邀請,以「中華文化與中醫養生」為主題,進行共計10次的講座。講座播出後,出版社的編輯同仁與我聯繫,建議將講座內容集結發行,於是便有了這本書的問世。

  身為一名從醫40餘年的中醫師,我深知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許多原可防患於未然的疾病,卻因病家不予留心,養癰遺患,終致重疾,而這種情況尤以近十幾年來為甚。

  痛心之餘,我不禁思考:在生活水準大幅提高的今天,為何病痛無減,惡疾叢生?答案大約有二:

  第一,今人憑藉發達的科技、豐富的物質,已可做到許多古人無法想像的事情。然而,當人們沉湎於現代生活的種種好處中時,已不自覺地違背自然規律。這種逆天而行的做法,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第二,今日社會節奏之快、競爭之激烈,是幾十年前無法想像的,人們處在一個高度緊張的環境中,起居無節,喜怒無常,終日忙於經營,無暇顧及身心健康,日積月累,最終導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病已造成,再想恢復健康狀態則慢如抽絲。

  如何在身體健康時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成為現代人當前的重大課題。這個問題絕非一人一時可以解決,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基於這些認識與想法,我總結了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養生論述,結合自身的臨床經驗,對中醫養生之道進行闡發,以期於固陋之辭中,或有一二句益於世人,則我心已慰,這便是我出版此書的首要目的。

  在學習、領悟、運用中醫學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中醫是一門「執形而上之道,用形而下之術」的學問。中醫學的理、法、方、藥背後,蘊藏著積數千年之功的中華文化。

透過中醫學的內容,我們可以觀察到,古代先哲認識世界和自身的方式,這是前人窮畢生之精力、言造化之神奇的智慧結晶。祖先為我們留下一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只待有心人發掘傳承,以蔭後世。

  我力雖不逮,也必盡心探求,以求不負前人苦心,拋磚引玉,為中醫文化的傳承盡綿薄之力,這也是我出版此書的另一目的。

  附帶說明的是:本書出版主要針對大眾,並非學術類書籍,但求言簡意賅、明白曉暢,書中不免有零散無序、管窺蠡測之弊,留待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在此致以衷心的謝意。

樊正倫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55161
  • 叢書系列:保健智典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什麼是養生?如何養生?
用恰當的方法,使身體永遠和諧、健康

在《黃帝內經》中,將養生稱為「攝生」,意指把握自己的生命。在一生當中,用什麼方法把握生命,使自己在各個不同的階段,都處在一種非常和諧而健康的狀態,這就是養生最根本的含義。

養生的4個流派
養生跟中醫是休戚相關的,漢代以前,每一位醫生同時也是養生專家。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註1)中劃分出4類重要著作:「醫經」、「經方」、「神仙」、「房中」,分別代表醫學的4個流派。

醫經、經方:講天地人
「醫經」上講天、下講地、中講人。其中講述人的臟腑經絡,目的在於告訴大家,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命,這部分應該是針灸學最早的著作。

有些問題可以透過針灸解決,有些則須使用藥物,講述中草藥的著作就叫「經方」。「醫經」和「經方」都被後世的醫家傳承下來。

神仙、房中:身心和諧
「神仙」是古人一種非常美好的嚮往。這裡所指的神仙,並非一定要長命百歲,而是在生命過程中,永遠處在一種身心非常和諧的狀態;還有一類著作稱為「房中」,這是要透過夫妻的性生活,達到養生的目的。

這4類著作是漢代以前,中華民族醫學文化的結晶。漢代以後,「醫經」和「經方」為更多醫生接受;「神仙」與「房中」被道教接受,故道藏裡有大量的著作。

養生是中華民族一個非常古老的課題,不同時代的人們,積累許多養生經驗。五禽戲(註2)是華佗(註3)創造的運動養生法。馬王堆(註4)出土文物裡,提到關於導引、吐納的,則透過調整呼吸來養生。

養生必先衣食足?
養生首先得衣食足,正如古人所言,衣食足則知榮辱。現在養生為什麼這麼熱門?因為大家吃得越來越好,從前貧困時,沒有那麼多富貴病,大多是營養不良性水腫。現在出現養生熱,這是因應人們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

什麼是養生?如何養生?這些問題沒有處理好,現在才會出現這些亂象。東、西方各有不同的養生方法,我在講解中醫養生時,必須告訴大家什麼是中醫文化,只有從文化層面上理解,才能知道中醫養生建立在何種基礎上。

如何吃、如何穿?
什麼季節該穿什麼衣服?什麼季節該吃什麼東西?當我們真正理解這些道理後,人人皆可為養生家。不要相信偏方,也不要完全相信醫生,一切方法都是人創造出來的。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形成許多有用的養生方法。只要按照這些理念去理解、實踐,就可能創造出更適合自己、更適合氣候、更適合地理環境的養生方法。

大家無須把養生看得那麼神祕,也不用整天想著要吃哪些保健品。請記得:人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不是吃藥長大的!

註1
《漢書》
又名《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沿用《史記》的體例而略有變更,改書為志,改世家為傳,由紀、表、志、傳四個部分組成。自《漢書》以後,歷代仿照其體例,相繼纂修紀傳體的斷代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ybook 的頭像
    buybook

    好書報報 - 有知識有內涵的好書介紹

    buy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