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賽普勒斯事件警示,全世界金融體系很可能是一場「龐氏騙局」。(AFP)
賽普勒斯事件警示,全世界金融體系很可能是一場「龐氏騙局」。(AFP)

文/張雲量(豐榮銀幣創辦人)
最近幾個禮拜,塞浦路斯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受到全世界的共同關注。其實這個事件代表著,塞浦路斯 政府已經被債務問題壓的喘不過氣來,而必須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央行與歐盟委員會尋求「紓困」。

但是,為了滿足紓困案的附加條件,存款超過10萬歐元的存戶,將遭受60%的損失。剩下的40%存款,雖然有10%的優惠利息,但是在銀行情況轉好前不會支付。

簡單來說,塞浦路斯政府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光明正大的「洗劫人民的存款」。

塞浦路斯事件告訴我們一個警訊,全世界的金融體系,其實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 」。一開始,政府只是透過通貨膨脹偷偷的竊取人民存款的「購買力」。直到騙局要被揭穿時,金融體系有權利透過「修改遊戲規則」的方式,名正言順的剝奪人民辛苦存下來的血汗錢。

國際白銀權威David Morgan在最新一期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塞浦路斯事件很清楚的讓我們知道,整個金融體系現在是靠著信心在苦苦支撐。然而,在詐欺遊戲中,當信心降低或是被摧毀的時候,剩下的只有欺騙。信任是信心的基石,一旦沒有了信任,真正的信心就無法存在」。

財經記者的告白:股票,就是一場世紀大騙局  

 

荷銀事件示警

同樣修改遊戲規則的事件,也發生在荷蘭。3月底的時候,荷蘭銀行(ABN Amro Holding)通知他們的荷蘭客戶,從4月1日起,不再提供實體黃金、白銀、鉑與鈀的交割服務。

理論上,最近黃金價格下跌,應該表示黃金是「供過於求」,但是,為什麼還會發生「拒絕交割」的情況呢?

其實,「實體黃金白銀市場」與「紙黃金白銀市場」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交易概念。因為金融體系的發達,很多人為了貪圖交易方便以及低廉的手續費,而進入紙黃金白銀市場。

殊不知,紙黃金白銀市場背後,很可能沒有「足額的」實體黃金白銀做為儲備。荷蘭銀行的事件,已經暗示了我們實體黃金白銀遠比紙黃金白銀「稀少」的可能性。

否則,荷蘭銀行沒有理由,在黃金價格下跌的時候,還無法提供「實體黃金白銀」給客戶。

實體經濟本質

全世界的經濟體系運作,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實體經濟」為主,各種金融交易以及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都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的運作更有效率或更方便。

金融體系永遠無法完全取代「實體經濟」。一旦金融體系凌駕於實體經濟之上,很容易造成多數人盲目的追求金錢,而忽略了「金錢的本質」,甚至忽略了實體經濟的本質,是為人類「創造更多價值」、「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一旦人們真正了解「金錢的本質」,就更能體會「實體黃金白銀」對人類的意義,而不再盲目的追求金錢,甚至透過「金錢循環」的必然性,不斷的累積自己的資產。

我靠基金撈錢:賤芭樂最完整的投資指南(附贈範例CD-ROM)  股票上漲的原理:選到好股票,狠狠賺一票

 

文章出自於 http://www.epochtimes.com.tw/b5/13/04/10/56815.html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ybook 的頭像
buybook

好書報報 - 有知識有內涵的好書介紹

buy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