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帝內經》醫心:從古至今老祖宗就是這樣活到天年

內容簡介
  領悟《黃帝內經》的生命智慧,一本書教你讀懂中醫

  百病從心起,心寬病自去;養生之前,先養心。

  中醫有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可見,養心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也是養生的核心和關鍵。專家預計,養心將成為21世紀的健康主題。

  迄今為止,這部書是解析《黃帝內經》最全面、最有條理、最實用的版本。

  最適合中國人的養生長壽方案,
  充滿智慧和玄妙的心靈寶典,
  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的中醫書,
  幫助你在「窮忙時代」擺脫「壓力山大」,重獲身心健康。

  在西方,牧師、神父用《聖經》來拯救人的靈魂;在東方,從古至今中醫都是用《黃帝內經》來養心、養性、養生。

  到了今天,西方人一直沒有離開《聖經》,而我們卻已經遠離了《黃帝內經》。其實,現代人所推崇的「精神療法」或「心理療法」都會在《黃帝內經》中找到,而且內容十分豐富。

  是時候開始重讀《黃帝內經》了!

作者簡介

劉憲平

學歷︰
  美國西南大學自然醫學博士。
  「黃帝內經學派」脈診醫學與養生丹道嫡傳。

經歷︰
  九龍中醫師公會會員(香港)。
  資深鍼灸保健醫師(巴西)。
  美國環宇大學黃帝內經教授,並於台北醫大、文化大學、中華科大等院校 講授相關課目(臺灣、下同)。
  中國鍼灸學會會員。
  中華能量醫學學會會員。
  中華生物科技促進會理事。

現職︰
  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理事。
  黃帝內經養生保健教研中心主任。
  中華天一道教會理事長。

講課︰
  主講黃帝內經超常智慧之「個人的健康管理」、「軒歧脈診醫學」暨「臨床 脈診醫學」等,可以有效涵蓋各種自然療癒方法。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Health Experts
規格:平裝 / 395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原書名: 黃帝內經的生命智慧
林序∕道法自然的黃帝內經
何序∕黃帝內經的至道真詮
前言∕黃帝內經與醫道歸元
凡例
一、 心性修養
二、 動靜功法
三、 相關療法
四、 應用範例
五、 病例記錄
附錄

推薦序1

道法自然的黃帝內經 林序

  《黃帝內經》是一本最古老的醫書與道書,被尊為「醫道聖經」,全書以「生長化變收藏」六氣之自然規律作為綱領,深入探討人體「身、心、腦、靈、氣」整體生命現象與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時季節特性之互動呼應和變化關係,追求正常人生的最佳理想與人性發展之高級境界。黃帝內經不只是一部醫書,而是包括醫世、醫人、醫國、醫社會等所有心醫的書,只不過先從養生壽人切入而已。正是孫思邈真人《千金方》中醫國、醫人、醫病的道理。

  劉醫師習醫、行醫三十年,從中醫針灸入門,接觸傳統漢醫,取得中醫所碩士,精進中進入《黃帝內經》的奇妙世界,找到了追本溯源的方向,戮力於醫術、醫心、醫理、醫運、醫德、醫道等六醫的最高境界。之後又獲得了自然醫學博士,並在南美巴西懸壺多年,弘揚針灸保健配合生活細節的自然醫學。

  對於《黃帝內經》所揭櫫之自然規律、生命科學與宇宙奧秘等「超常智慧」有體認與解讀後,在「切脈診斷」、「病變規律」、「心性修養」、「運氣醫學」、「靈命增長」與「天人合一」等各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於今自覺之餘更願將三十年之《黃帝內經》深研精髓與眾人分享,行覺他的法佈施。

  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成立五年以來,劉醫師以《黃帝內經》的學養,為學會穩住了一個重要的山頭與基石,多年來盡理事之責,使教育學會內聖外王的教育與工作內容都能行於正確的自然道上。今年初,他更與張、傅師兄弟共創「中華天一道教會」,熱心推廣「合理化生活態度與養生方式」。其「完善其演化使命」的理想,讓人感動,因為「慧命是有累積性的,經數世的錘煉使演化更完美」。

  公共衛生學的課程中有「婦幼衛生」,都會以〈黃帝內經.素問〉篇中之「女七男八」的生命科學做為開場白。〈上古天真論〉第一中云: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而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墬。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於是談到了黃毛ㄚ頭換乳牙(一七)、初經menarche(二七)、可以結婚生子(三七)、身心學業最成熟時,結婚的好時機(四七)、

  開始色衰(五七)、生唐氏症兒機率大(六七)、停經menopause(七七)。配合今日的結婚、生產、人口等議題,更以掌握「機先」(Timing is everything)關切此一重要學問,並請慎思真正的「起跑點」在哪裡?比如結婚年齡、適當的對象、婚前健檢、最佳好合的時機、產前檢查、胎教、安全的生育等都是重要流程。只考慮早送才藝班,不見得有用!又,早到的初經也不見得是家中有女初長成的喜悅。

  單是《黃帝內經》中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箴言,對今天的身、心百病都是最有效的金科玉律。許多人都有一個心願,希望在退休後有機會好好研讀包含《素問》與《靈樞》各八十一篇,全文約十八萬字的醫道聖經。不過當《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張登本主編.2000,10白話通解黃帝內經》書五大卷擺在案頭時,才曉得這不是自修可以容易學會的,一定要有陰陽五行與唸過三玄之書(《易經》、《老子》與《莊子》)的學養才能入門,至於心領神會一定要有高人指導。就在這迷惘中,出現了劉醫師的這本大作,言簡意賅,大部分的議題都在一頁A4紙中交待清楚。這是他30年的心血,智慧的結晶,讀者有福經由此書的引導容易進入醫道聖殿,深窺其奧,並慧然獨悟。

林佳谷謹序
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理事長
June 13,2010

推薦序2

黃帝內經的至道真詮 何序

  《黃帝內經》是中華民族從遠古至今,指導世人如何順天應地、趨吉避凶、養生防病、安身立命的曠世醫學巨著。由於「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期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序》),「垂不朽之仁慈,開生民之壽域」(明.張介賓《黃帝內經.序》),故《黃帝內經》堪尊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王冰序),凡醫道者或欲常保健康者,理當必讀。

  在《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中,開宗明義告誡世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反之,「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可見古今人性皆然,觀念決定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又決定健康及命運,好壞都是自作自受。

  《黃帝內經》又教導世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僅以上短短數言,就已至理至真,博大精深而爍古耀今。凡人欲閱覽全著18卷162篇,相信若無一定儒、釋、道之修養及中文素養,可能不易窺其堂奧。

  今喜見劉憲平醫師承宗傳師授,集30多年的臨床、教學經驗,以其畢生心血與悲憫心,將《黃帝內經》分為九大主題(概論20篇,基礎理論24篇,軒歧脈學11篇,保健養生26篇,心性修養12篇,動靜功法16篇,相關療法38篇,應用範例13篇,病例紀錄2篇),共162篇,提綱挈領、言簡意賅地善用現代語詞,結合自然醫學「論之有據、言出有物、簡單易行、行之有效」之旨趣,惜墨如金、用字精準,每篇詮釋均往往不超出A4紙一頁,讓人玩味無窮,嘆為觀止。並在每篇結語後,為讀者「提示重點」及點出「重要啟發」。相信如此之用心,必能引領讀者省去不少心力鑽研,而輕易地「登堂入室」。

  劉醫師與後學亦師亦友,有感於他對醫術、醫心、醫理、醫運、醫德、醫道等最高境界追本溯源之戮力追求的執著,及依古不泥古,觀今不執今的通達,平時常向他請益,均得他在學術上惠予教諭;今更有幸在其大著付梓之前,先拜讀全文,獲益良多,謹以淺薄之心得,聊表祝賀之意!更以學生受教之立場,深表謝忱!

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秘書長
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社長 何永慶
2010年7月27日於無為軒

前言

黃帝內經與醫道歸元

  醫道寶典黃帝內經曰:「治之極於一。」「道在於一。」「必一其神!」明德自性、元神本心是謂一,可知循「感恩、平等、清靜」而心口如一、六神統一、身心一如與天人合一概念之究竟重要性。又曰:「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所說的「傳服通」謂之三通,唯有天地人三才一貫可以道通人天,三才全通則理法與額外之能量相合,順暢無礙而諸事亨通。意思是說,根據天經地義的「自然規律」;天地人「三才分類原則」,可以很清楚的解析古聖先賢修養心性、自我要求的成功之道,也唯有按照此一「自然之道」為人、處事、做學問;乃至於□德全道、循醫證道、弘道益生等,可以水到渠成而順利成就其生命最高境界。原經文所說的傳精神屬人、等於是種子、意願與決心,服天氣屬地、泛指不可或缺的陽光、空氣、好水、土壤、營養、時空與努力投入等一切的資源翼助,通神明則屬天、也就是「德不孤、必有鄰」的「得道多助、鬼神幽贊而若有神助的勢如破竹」等超常巧合、浩然正氣與上帝祝福等超自然「加持力」的介入。道德經上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也是強調此一「自然規律」之必然變化與運作次第。又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以說、按照黃帝內經自然醫學理論的經驗教訓,古聖先賢以感性與理性的微妙平衡,務實深入而慧眼獨具,適足以破除迷霧、有效掌握足以解決一切問題之超常智慧與重點契機。

  經上又說:「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聖之先務。求民之瘼、恤民之隱者,上主之深仁!」強調先知先覺的社會菁英,必須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主動積極以自救救人、挽救族群回歸正道而避免凶險的社會責任,至於在上位、有權勢者,當然更要懂得上體天心以仁民愛物,公平正直盡忠職守以善盡領導人之天職。又曰:「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藏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大、大病必死!」「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應天道。」「氣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都是強調自然規律對於個人生命現象「長遠利益」之重大影響。又曰:「夫治與民自治、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也,夫唯順而已矣!」即言唯有順應自然規律,依照「自然之道」去人欲、存天理,「感恩平等清淨」客觀實證、回歸於心平如鏡而「明鏡高懸」的明德自性,然後自治治人、治此治彼,皆可以萬全!

  黃帝內經整體自然醫學「養生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於︰遵循自然規律,以十二經脈主控系統于「身心腦靈氣」全人為本,尋求完善個人身心健康,正常生活與靈性成長之最佳經營管理模式。文化,就是人文教化的經歷、模式與結晶,文化就是習以為常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生活當然以人為根本,文化就是特定的人類社群在文明發展、生活調適與心靈演化等,各方面所努力過的重點方向、經驗模式與具體成就之整體總顯現。文化的成果涵蓋了先人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精神與制度等社會現象,以及實用的資源、財富和規矩,例如語言、文字、烹飪、醫學、倫理、道德、宗教、法律、教育、科學、文學、藝術、和各種的思想觀念、社會制度、工作行業與生活方式。

  我華文化由天皇伏羲祖受天明命、按照「天地之義理」劃爻設卦,而始創道統、血脈與文明教化以來,又經地皇炎帝祖依「連山易」原理初成「醫道上下經」,再傳黃帝祖、掌握樞機,成就「歸藏易」、著為「黃帝內經」,真正建立了科學實證陰平陽密、循醫入道舉世無雙之「三皇之道」。此一道統精神浮沈連綿、聖聖相續,歷堯、舜、禹、湯、文、武,而周公、老子始散入於民間,有山左孔夫子與山右關夫子以顯隱雙傳承、推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倫古道於江河四海,氤氳變化蓄積能量、直至二十一世紀,因緣俱足、溯本追源而陰陽合和,我族之當興而世界大同正當其時矣!

山左 劉憲平
庚寅年謹識於臺北

凡例

  醫道寶典黃帝內經曰:「聖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意思是說古聖先賢藉由醫學所建立之典範模式與道統傳承,主要為因應千秋萬世子子孫孫調理保養、安身立命之所需,其所有立場、意旨、論述、辯解與裁斷皆秉持於屬地之「自然規律」,與屬天的宇宙意識。宇宙意識出自於「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上天,也就是上蒼或與全能天父上帝無異的「天理良心」,而具體的「自然規律」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另加變化之所謂「六氣」的「自然之道」,六氣就是厥陰、少陰、太陰與少陽、陽明、太陽等三陰三陽之氣,三陰三陽之氣就是生長化變收藏六大信息能量,在於人體是為「十二經脈系統」。六氣與五行氣通常簡稱為「陰陽五行」,而「六氣與五行」就是炎黃道統最為重視之系統分類與主控程式等「超常智慧」。根據上述黃帝內經奉為圭臬之「自然規律」與宇宙意識等原理原則,說明本書之編寫重點如下:一、本書所推崇與認同者,係根據黃帝內經大宗師古河內曹允貞夫子傳承,所創肇之「整體自然醫學理論、方法、應用、追求與超越之部。」也就是醫學與醫道的道統傳承之部,至於原典中其他有疑義之旁支或密旨,則不在討論範圍。

  二、為忠於原典之神髓,並有效擴張其用,除黃帝內經原典精髓所繫之理論、方法、應用、追求與超越之外,本書收納了若干現代西方自然醫學界所流行習用之方法與概念。卻盡量避免了其他漢醫或西醫「對抗療法」論述與觀念之雜染干擾。

  三、為尊崇黃帝內經至高無上之學術價值與道統地位,個人始終習慣採取與原典相類似之「短篇專論」寫作方式。每一篇文章皆盡量根據黃帝內經相關經文與「六氣五行」系統分類原則,針對特定之主題剖析闡述,希望能夠提綱挈領、言之有物,做到自成體系而有始有終,並以白紙黑字加深印象。主要也是多年以來為研究教學、臨症診療、演講推廣等分享之需,所養成之個人習慣。

  四、本書採取與黃帝內經原典相仿之「簡約文體」,一方面言簡意賅可以為節能減碳略盡棉薄,一方面效法古聖人原意,預留廣闊之想像空間,鼓勵讀者盡情解讀、發揮與表述,以便通過激發想像力、釋放創造力、提高生產力而強化適應力。另一方面也希望潛移默化,能夠提昇學者之語文程度、心性修養與情緒智商,以便將來水到渠成直接親炙原典,可以毫無阻礙順利掌握第一手寶貴資料,並為更上層樓,直證六神統一與「天人合一」高級境界厚植實力於無形。

  五、為兼顧教學、演講暨一般社會大眾自行研讀,以及調理保養、防治疾病與減重抗老等普遍需求,介紹黃帝內經「整體自然醫學」理論、方法、應用、追求與超越,書中文章大致按照概論、基礎理論、軒歧脈學、保健養生、心性修養、動靜功法、相關療法、應用範例、病例紀錄等九大主題,順序排列以便檢索,共計162篇。為裝訂之便分為兩部,以概論、基礎理論、軒歧脈學、保健養生等81篇做為上部,名為《黃帝內經的超常智慧》。心性修養、動靜功法、相關療法、應用範例、病例紀錄等81篇做為下部,名為《黃帝內經的生命智慧》。

  六、每一篇專論在後方另外附加「本篇重點」與「重要啟發」欄目兩則,前者為本篇重點之整理與提示,希望提示重點以加深印象,後者則跨越主題,刺激學者之注意力與想像力,希望能夠達到開擴胸襟視野之心性教育更高目的。

  七、書中所收錄之專論皆為筆者長期學習研究、從事鍼灸保健工作,與調理保養教育志業所累積之重點講義,原已陸續公布於雅虎部落格,標題為「黃帝內經自然醫學」,為便於教學推廣並因應健康管理專業養成教育之需,於2010年、歲次庚寅集結付梓。希望能夠為炎黃道統所傳承之超常智慧發聲宣示,並引領風潮回歸自然,樹立典範廣為流傳,以達成列祖列宗普濟群生,直到萬代之初衷。

內容連載

一、心性修養
聖教弟子規
一、緣起╱原名「訓蒙文」,係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根據宋代大儒朱熹
所寫之「童蒙須知」改編而成,後經清朝賈存仁先生修訂改編,更名為「弟子規」。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之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述小朋友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之行為規範,是為國民生活教育與心性學之重要啟蒙教材。所言重點皆為古聖人遵循天理良心、根本人性等「自然之道」以教下,期望養成謙謙君子、進退得宜之傳統文化基本素養與優雅禮儀常識,以改善個人氣質、身心健康與道德修養,進而調和人際關係、提升社會文明與幸福和諧之氣。

二、總敘
弟子規 聖人教 首孝弟 心謹信
汎愛眾 親仁義 當戮力 勤學文
※嗔貪疑 急慢癡 壞習氣 須當忌

三、入則孝
※溫良公 和儉讓 有定見 不慌忙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失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更孝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四、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不生 言語平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五、行恭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即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節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不菸酒 菸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即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重要啟發
經云:「天之道,氣之常也。」意思是說,人類整體生命現象、氣血功能之「身心腦靈氣」五大象限,皆以屬天之道的自然規律為依歸。又曰:「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強調自然規律影響重大,絕對不能忽視,當然也絕對不容違逆。事實上,包括人類生命現象在內,天地之間所有的事物現象與變化軌跡,也都以屬天之道的自然規律為依歸。所以,個人的心性修養、思想觀念、生命價值、生活起居、飲食營養、消化吸收、抉擇言行、人際互動與窮通富貴等,人生際遇與生命歷程當中所有的大小環節,也都會受到自然規律——屬天之道的影響而變化。因為屬天之道對於人生的影響太強大,所以,為我們的身心健康、生命發展與生活福祉著想,古聖先賢根據自然規律、做好了最佳的規劃與示範,只要願意求取上進、順勢為之,就可以進德修業,逐漸擺脫愚癡無明等野性的牽絆,讓人生臻至於「與道合同」,而海闊天空法喜充滿之高級境界。

六、心誠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唯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慼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愛求知 常精進 過能改 歸於無

七、汎愛眾
※凡眾生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能行高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當讚嘆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需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情理全 方無言

八、唯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過日少 德日進 無限好
不親仁 小人進 百事壞 無限害

九、戮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不成人
但力行 不學文 縱己私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真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莫偏頗 莫執迷 勿自暴 勿自棄
※真美善 得智慧 聖與賢 可馴致
(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y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