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指出,市場多數人誤以為借券市場只有外資可以參與,但實際上國內投資人(包括自然人及法人),也有管道可以參與借券市場成為借券的出借人。
有價證券借貸市場自2003年設立以來,持續成長,出借人賺取了長期、穩定的出借收入,而借券人借入股票後在市場賣出、避險或用於履約、申贖等用途,同時強化了市場流動性及效率性。
證交所表示,除了外資等外,國內投資人也有管道可以參與借券市場。
具體來說,如果想要出借股票,投資人可以將持股交付銀行或辦理財富管理業務的證券商,以信託的名義,在交易所借券系統出借;如果想要借入股票,則可以在證券商營業處所,向自辦有價證券借貸業務的證券商辦理。
【2013/05/18 經濟日報】
![]() ![]() |
文章出自於 http://udn.com/NEWS/STOCK/STO2/7905124.shtml
某外資猛借券 驚動證交所
證交所借券系統昨(14)日成交達39.7萬張,成交值約219億元,驚動證交所動員瞭解,原來是某外資向證交所申報從事融資性借券,等於是外資把手上股票質押出大筆金額,用來再買進台股或其他用途。
證交所表示,所謂融資性借券,為有價證券借貸的一種。出借人以標的股票作為擔保品,向借券人借入短期資金。外資借券人經由融資性借券所取得之股票屬擔保品性質,未於證券市場賣出,而融資資金的交付則在海外進行,對國內亦不造成影響。外資出借人進行融資性借券取得短期資金,用於擴大財務槓桿,當然也有可能投資台股。
【2013/05/15 經濟日報】
![]() ![]() |
文章出自於 http://udn.com/NEWS/STOCK/STO2/7897835.shtml
借券=外資專屬?證交所:散戶也能參與
記者蔡怡杼/台北報導
一般人都以為借券市場只有外資可以參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強調,國內投資人,包括自然人及法人也有管道可以參與借券市場。
具體來說,如果想要出借股票,投資人可以將持股交付銀行或辦理財富管理業務的證券商,以信託的名義,在交易所借券系統出借;如果想要借入股票,則可以在證券商營業處所,向自辦有價證券借貸業務的證券商辦理。
證交所表示,投資人透過銀行或證券商的「有價證券信託」業務,將股票出借以賺取穩健的出借收益,在金融環境動盪的情況下,是一個可以增加收益的管道。
關於出借股票的門檻,根據證交所規定,每筆股票出借交易數量至少須為10張,且以整股為限。
就實務上來說,每家銀行及證券商承作信託都有不同的門檻。至於是否所有的股票都適合拿來出借?證交所表示,應該說熱門、成交量大的股票較適合出借,而且其成交機率和報酬率也相對較高,有意出借的投資人可以上證交所網站查詢所持有股票之歷史成交紀錄。
此外,證交所也提醒,每一檔股票都有不同出借費率,即使是同一檔股票在不同時間也有不同費率,端視當時借券市場供需決定,主要是由出借人及借券人雙方議價談妥費率,並透過交易所借券平台撮合成交。
至於出借收益方面,證交所說明,目前實務上每100元的出借收入扣除2元的借貸服務手續費及5元的營業稅後,出借人大約可分得8成的淨收益約74元。信託期間出借人除享有配股配息外,還享有出借收入,於目前低利率之環境下,出借收入提供了強化收益的機會。
至於如果投資人想要借入股票,則可以在證券商營業處所,向自辦有價證券借貸業務的證券商辦理,借券費率由雙方議定,所借入的股票,除委託證券商賣出外,尚可用於融券賣出的現券償還等用途。
![]() ![]() |
文章出自於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516/208784.htm